苦花魚
苦花,又稱苦偎、齊頭、齊頭威,泰雅人原住民叫它蒂烈娜。分布於全省各山地溪流,多棲於海拔三百到一千餘公尺的水域,主要以矽藻、蜉蝣的幼蟲或石蠶為食。
特征:苦花魚體銀白色,背部蒼黑色。幼魚各鰭淡紅色,雄魚金黃色,雌魚各鰭深紅色,吻向前略突,口下位成橫裂狀,有一對不明顯的短須,下頷前緣薄而平直,有一層如鑿般的角質鞘。背鰭有未分叉鰭條三枚、分叉鰭條八枚 、臀鰭未分叉鰭條三枚、分叉鰭條五枚;側線鱗片數目約在41~45枚之間。
體長:通常一年生魚體約10~12公分,其後越長越慢,五年魚可生長至三十公分左右,而根據文獻記載,苦花最大可達六十公分。
苦花,臺灣溪釣人的最愛。如果你有機會釣苦花,不妨借鑒那些溪釣行家的經驗。 [1-2]
釣苦花如何選釣點:
溪流中湍急水流中的溪石後側。這樣的位置既有水流湍急的大環境,又有水流穩定,浮漂可以立足的小環境。
釣苦花用什麽餌:
(1)蟲餌。苦花主要以矽藻、蜉蝣的幼蟲或石蠶為食,因此用溪蟲是釣苦花的最好選擇,如果沒有溪蟲,也可以用面包蟲等代替。
(2)土司。以土司為代表,以類似食物切絲掛鉤。另,土司也可攪爛用於打窩聚魚。
(3)商品餌。添加以腥味誘魚劑,例如:蝦粉、鰻粉、蚯蚓粉、紅蟲粉等,達到腥香目的即可。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