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魚苗飼養
 

(一)鱘魚暫養池

剛孵化出的魚苗有5~7天不吃食物,屬內源性營養期,這段時間的培育稱為暫養。一般的情況下暫養池可以用玻璃鋼或水泥池,采用直徑為1.5~2米水深30~40厘米的圓形池。玻璃鋼池內壁較光滑直接可以使用,水泥池在池底部鋪磁磚,有條件在池壁也可以鋪上磁磚以減少對魚苗的損傷。

循環水養殖

(二)養殖水質及暫養密度

暫養魚苗用水必須符合要求,最好是高溶氧的水,剛孵化出的魚苗可以放在有微流水和充氣條件的玻璃鋼池中高密度暫養,暫養密度可控製在3萬尾/立方米左右。

養殖幼魚的放養密度:

鱘魚養殖幼魚的放養密度

養殖幼魚水池的水流量調整參照表:

鱘魚養殖幼魚水池的水流量調整參照

魚苗開口

習慣上,把魚苗第一次攝取外源食物稱為魚苗開口。魚苗的開口主要有二種方式,一是使用動物性餌料投餵(活餌開口),另一種是直接使用人工配合飼料直接投餵(飼料開口)。生產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和培育目標,選擇合適的開口方法。

活餌開口:

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培育鱘魚苗采取先用活餌餵養一段時間,使魚苗具備了一定體力和抗饑餓能力後,再用配合飼料進行馴化的方式。使用的活餌有水蚯蚓、水蚤、鹵蟲等。初期日投餵量按魚體重的100%,隨著魚苗體質的增強和規格的增大,投餵量也要作相應的調整。開口後期可降低到40~50%。也可以采取混合投餵活餌的方式,如在魚苗開口初期用適口的水蚤或鹵蟲投餵,進行4~5天再改用水蚯蚓投餵。這樣的投餵方式可以互補魚苗因攝取單一活餌造成的營養成分的不足,魚苗不僅生長速度快,存活率及健壯魚苗的比率也較高。活餌的日投餵次數與魚苗的規格與體質相關。魚苗規格越小,體質越弱,投餵的次數越多。魚苗開口初期2~3h/次,隨魚苗的增長,投餵次數可適當地逐步減少。而且不同齡的鱘魚是全晝夜攝食的,因此也必須規定夜間進行投餵。

在較大規模生產中,多采用水蚯蚓開口的方法。投餵前,將水蚯蚓在清水中存養一段時間,待水蚯蚓的顏色變成鮮紅、腸內的汙物完全排出後,用菜刀剁碎,潑入池中投餵。活餌餵養魚苗至一定規格後,再用配合飼料馴化。此種方法的優點是:魚苗開口率較高,成活率高,前期生長速度較快,魚苗體質健壯,攝食旺盛,規格較整齊,並對環境變化有一定的抗禦能力。這種方法的缺點是:還要經過一次轉口馴化。

飼料開口:

在魚苗第一次開口攝食時,即直接用配合飼料投餵。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是:培育的魚苗可以一直以人工配合飼料為食,不需再次馴化。即減少了活餌成本,也解決了一些地方苗種培育期內是得不到活餌料供應的問題。

主要缺點是:開口率和成活率較低,魚苗規格參差不齊,有相當一部分魚苗在整個過程中,攝取極少量的飼料,僅能維持其生命活動的基礎需要,基本不長,體質很弱。另外這種開口方法對飼料的營養和適口性要求很高,管理的難度也比較大。需要不斷清理養殖容器內的殘餌,以保證水質,不斷地將大小分開,以保證正常生長。

鱘魚苗培育

(一)魚苗轉口馴化

是指用活餌料開口的魚苗改餵人工配合飼料的轉換過程,這個過程對後期的培育至關重要。

轉口馴化時間:

孵出的鱘魚苗經過10~15天左右時間的培育後,其體重可達到約1克,這時可以用配合飼料進行馴化。

轉口馴化方法:

在鱘魚苗種培育的實踐中,人們已經掌握了許多種轉口馴化的有效方法,概括起來主要是配合飼料直接投餵和活餌與配合飼料交替投餵二種方法。

(1)配合飼料直接投餵法:鱘魚苗經過10~15天的活餌培育,其體重可增加到大約1g,此時的魚苗體質較好,食欲旺盛,可以停止投餵活餌,用配合飼料進行強行馴化。所采取的形式也有硬顆粒和軟顆粒兩種。硬顆粒馴化難度相對較大,采用較多是軟顆粒飼料進行馴化的方式。軟顆粒飼料的製作,是在基礎飼料中添加輔助物質或是用活餌漿浸泡幹飼料,晾至半後再用於馴化投餵。施氏鱘魚苗對此類軟飼料比較容易接受,馴化效果要比直接使用硬顆飼料好些。

當然軟飼料的製作方法對馴化結果也有較大影響,試驗結果表明,添加鮮活物製成的軟顆粒料投餵,3周可完成馴化,成活率在50%以上。添加鮮豬肝和鮮蚯蚓製成的軟顆粒料用於馴化,成活率還要高些,可以達到69%左右;而用活餌漿(如用水蚯蚓打碎後製成漿)浸泡製成的軟顆粒料進行投餵,馴化時間約需2周,成活率高達75%以上。

為使幼魚盡快習慣於人工飼料,用配合飼料對施氏鱘進行馴化時,必須有一定的飼料投餵量和投餵次數,飼料投餵次數通常一晝夜約10次,後期可依幼魚對飼料的接受程度減少至5~6次。馴化期間最好在每次投餵後都清池。在大規模養殖生產中,至少每天清池1~2次,保持池內水環境穩定良好。

(2)活餌與配合飼料交替投餵法:交替投餵是指馴化時,在每天的投餵食物中,逐步減少活餌的投餵次數,逐漸增加配合飼料的投餵次數。配合飼料的投餵由開始的每天1~2次,10天左右增加到4~5次,最後根據魚的攝食情況,完全使用配合飼料。用交替投餵方法馴化鱘幼魚,所需時間長,約7~8周,馴化成活率較配合飼料直接投餵法高。在鱘魚的規模化生產中,一般采用這種馴化方法,效果比較穩定。經過馴化的鱘幼魚,能完全接受配合飼料後,繼續飼養的成活率很高。在養殖水溫和飼料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生長速度也較快,抵抗力強,很少患病死亡。

(二)鱘魚培育管理

鱘魚苗放養密度

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放養密度的大小對魚苗的生長速度有一定的影響,密度大時,會加大魚苗的自身抑製作用,影響魚苗的新陳代謝活動和魚苗對餌料的消化利用率,同時也極易汙染其生活環境,引起池內缺氧,造成死魚事故。因此應根據魚苗規格合理地調整放養密度。

鱘魚飼養管理

溫度與水量控製:鱘魚苗對外界環境的變化較為敏感,要避免溫度的驟然變化。培育水溫應控製在18~21℃。此時魚苗對水體中的溶氧含量要求較高,水供應量要充分,育苗池內水交換量根據魚苗的放養密度和水溫來調整。水位保持在40~50cm即可。開口期餌料投餵量大,殘餌較多,可調整育苗池內的水體成有利排汙的微流動或微轉動狀態。

投餵管理:用配合飼料投餵時,飼料顆粒的大小應嚴格同魚苗的規格相適應。改換飼料粒徑應由小到大逐步進行。日投餵次數初期大約10~12,後期可根據魚苗的生長和攝食情況調整到每天5~6次。

魚池管理

(1)每天監測培育池的水溫、溶解氧、pH等,記錄有關的生產技術數據。

(2)根據培育池的水質情況,認真做好排汙工作,每天至少清池1~2次,保持育苗池內環境穩定良好,以利於魚苗的生長發育,應及時對魚苗進行分池,篩選出體弱、不攝食或是攝食極少的魚苗,先用活餌扶壯一段時間,待魚苗體質有所恢復後再用配合飼料投餵。對於那些攝食積極、體質健壯的魚苗也應挑選出來另行培養。

(3)建立值班製度,除認真保管好工具外,還要定時巡邏,經常檢查註排水設施、增氧設施等是否運轉正常。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